開箱
-
快睿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開箱動手玩, 高質感時尚居家精品電腦機殼!
剛看到「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這個產品,並不太會覺得這是一款專為電腦而設計的機殼,反倒會覺得像是哪裡來的時尚家具!因為整體的設計已經跳脫機殼既有框架,說是個居家中的擺飾其實也不為過。事實上,這是由致力於電腦散熱的品牌商「CRYORIG快睿科技」、搭配機殼大廠「LIAN-LI聯力工業」,耗時2年共同研發而生產出來的一款獨具特色的機殼! 初露面是在去年Computex 2017台北國際電腦展,並且也登上「Kickstarter募資平台」,更受到極高好評!可以想見這款產品的聚焦程度相當高。這次有機會取得這款產品當然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瞧瞧這款機殼的全貌,也來試裝看看,到底是不是一款高質感時尚居家精品電腦機殼吧! 快睿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質感相當好!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從產品名稱「TaKu」來看,日文發音的字詞從翻譯中可以得知代表的是「宅」,指的是居所、住所,其實也就是「家」的意思 (誤:宅宅的家XD),也就是說,這款產品就是電腦的家囉! 既然是電腦機殼,但是卻是跟我們原本認知的直立式、橫躺式、迷你主機式,都不同。有別於既定印象中機殼應該長的模樣,反倒這款Taku外型與顏色有無印良品或是IKEA風格的感覺,採極簡風設計概念,讓整部電腦的零組件都可以置入在超薄型的厚度中。 而且大家也應該不難發現,Taku不只是機殼、還是螢幕架,擺放在桌上的話,上方可以直接置放電腦螢幕,要是當成小電腦的話,上頭放個電視機,直接變成小套房裡的視聽組合,可以與家中裝潢融入、一點也不違和,搭配底下的木質腳座,簡直就是居家風格的一環,誰能比你有時尚感呢?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曾經登上Kickstarter募資平台,但只有138個回應,原訂要募資到美金100,000元,總共募資到美金48,051元,後來沒並沒有集資開發產品成功。 雖然沒有集資開發產品成功!但是,這款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在與聯力工業合作之下,還算是開發成功。最後,仍成為正式商品在全球販售。 販售有多個版本,最便宜的基本款,當初開始募資的時候,早鳥價美金250元,進階款美金299元,特色款美金334元、360元,頂級款美金395元。還有一款特製款,Taku Classic X2原訂美金598元,特價美金520元。 接下來,來開箱吧! 外觀上可以發現Taku採用了聯力頂級全鋁工藝來打造外殼,搭配暖色木質手工腳座,緩衝了金屬的冰冷,剔除多餘的設計,整體呈現極簡風格,讓往常的冰冷電腦科技產品更顯人文暖度,可融入居家及工作環境,而且木質腳座可承受15公斤重的螢幕,而且下方還可以容納鍵盤,提供了玩家多變的選擇。 機殼本體的部分,透過採用了創新設計的抽屜式托盤,讓玩家不用像一般機殼那樣的拆卸麻煩(每次都要拆側板),只要輕輕一壓,抽屜就可以自行彈出,用完也只需輕推便可將抽屜歸位,方便玩家輕鬆就能自行調整內置零組件的安排。不過,Taku在設計上是採Mini ITX規格,所以有興趣的玩家要注意一下,須選搭Mini ITX主機板喔,像是最近Intel與AMD都推出了最新款的版本,也都有高規格的對應主機板產品,想要在Taku上頭也擁有高效能,一點也不麻煩。 擴充性配置的部分也有設計進去,在機殼右側提供有兩個USB 3.0與3.5mm音源輸入輸出孔,並設有散熱孔於左右兩側,不僅看起來左右對稱,也讓幫助了機殼散熱的效率;後側則有背板開口、PCI擴充插槽以及電源供應器的開口,一般機殼有的Taku一樣也不少;電源開關上方則有個小缺口可以收納線材,滑鼠線、手機充電線等都可以從這個開孔延伸到機殼後方,而在機殼左側也有相同的設計,前後線路都不用外露,體現線路的隱蔽性。 打開抽屜也可以看到內部將空間劃分的十分清楚,達到空間運用的最佳化與升級的可能。除了支援ITX主機板、SFX或SFX-L規格的電源供應器,還內建了一顆92mm 的風扇幫助散熱,而在顯示卡安裝區塊下方也有大面積的開孔避免廢熱堆積。主機板安裝區下方有簍空開孔,為了給主機版安裝或主機板背面的M.2而設計,而且幫助散熱;CPU散熱器也可支援至最高48mm,就算要裝小塔散也還在容許範圍內,有特別需求的玩家在選購散熱器時最好注意一下規格。 內部空間的左右兩端則分別有2.5”和3.5”硬碟架,並且有提供卡榫搭配防震橡膠圈的螺絲固定,可以有效避免設備與機殼發生共震,以達到追求靜音的效果。硬碟架之間則有網狀設計的可拆式藏線夾,讓內部線路較為美觀,藏線夾上方可安裝長280mm、寬134mm、厚40mm以內的顯示卡,以目前來說,幾乎大多數的長卡皆可置入無虞。 礙於Taku的本體高度,所以在內置電源的部分就無法安裝一般標準的ATX電源供應器,這部分採用的是SFX及 SFX-L規格的PSU,基本上雖不像ATX規格那樣的常見,玩家還是可以在賣場裡面找到此規格的產品(光華商場或網路上搜尋一下就可以買到),這是特別要提醒一下的部分。另外,螢幕架有採用孔洞設計來協助散熱,相對的也會有落塵的問題,因此機殼內部的頂端也特別設計了磁吸式防塵濾網來解決。 光只是外觀介紹一下可能不是很完整,那乾脆就直接實際裝機好了,這樣也可以真實的知道安裝零組件後的樣貌是如何,也可以來瞧瞧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的實際魅力! 我們實際將主機板、顯示卡裝上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後,發現內部空間比想像中綽綽有餘!這次顯示卡使用了GEFORCE GTX 1060公版卡,CPU散熱器則使用了快睿自家的C7散熱器。零組件全部實裝後可以發現內部空間算是非常充裕,不會顯得太過擁擠,當然在高度上的限制(算是優點)所以顯示卡也必須透過附件中的PCIe 3.0 x16轉卡來做轉向的動作,全部安裝好也還有不小的空間,從下圖中可以看到空間的表現是如何。 好啦,開箱的部分我們也從上到下、前前後後的看一輪了,連同實際裝機的部分也都一一的讓大家跟著小編的腳步來仔細瞧過一遍了,如果要總結一下這款Taku的特色,小編必須說,Taku真的不只是款機殼產品,整體的設計感就不是單純只切入玩家計有的機殼印象,就像這款產品的命名一樣,不僅僅只是電腦的家、也是居家的一部分,誰說電腦不能有時尚,Taku直接佐證了這一點,如果也想要與眾不同,當個有品味的玩家,那這款Taku就非常符合需求,不僅是機殼、也是螢幕架,透過日式極簡美學設計,讓電腦與居家融為一體,而且Taku還榮獲2017創新設計獎金質獎的殊榮,想要嗎?趕快手刀下單吧!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的話,在歷經曾經登上Kickstarter募資平台,為集資開發產品,原訂要募資到美金100,000元,總共募資到美金48,051元,後來沒並沒有集資開發產品成功。 不過,在電腦散熱的品牌商「CRYORIG快睿科技」、搭配機殼大廠「LIAN-LI聯力工業」,耗時2年共同研發而生產出來的一款獨具特色的機殼之後,才販售有多個版本,最便宜的基本款,當初開始募資的時候,早鳥價美金250元,進階款美金299元,特色款美金334元、360元,頂級款美金395元。還有一款特製款,Taku Classic X2原訂美金598元,特價美金520元。 目前台灣零售市場已經開賣,不過報價並不便宜,市場行情為9.990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快睿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 ,我們看到了快睿對於電腦機殼的用心,展現出了台灣的軟實力與硬底子,在電腦機殼工業設計上面做了全新的演繹,實現了難得一見的高質感機殼式螢幕架設計!可以說是電腦機殼界的台灣之光,值得玩家們好好來肯定。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高質感時尚居家精品電腦機殼! 廠商名稱:快睿科技 - CRYORIG 廠商電話:02-2999-1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軟硬體俱佳Mini-ITX小板,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很顯然的,ROG Strix B450-I Gaming是ROG Strix X470-I Gaming翻版,近乎只是更換了晶片組。在這Mini-ITX狹隘空間內,處理器電源迴路配置為6+1相,其中6相供應給處理器核心,另外1相則是對應Ryzen APU內顯之用。由於可用空間受限,部分關鍵元件分散在電路板背面,可惜USB 3.1 Gen 2並未做到位。I/O背板上2組連接埠都是USB Type-A規格,並未配備Type-C或許是要再加上邏輯控制晶片,有線路設計佈局上的困難。 作為一款Mini-ITX尺寸產品,具有HDMI 2.0視訊輸出端子,和Ryzen APU搭配組合是得以發揮最大效益。Gigabit乙太網路選用Intel型號I211-AT控制器,結合LANGuard硬體防護與ROG GameFirst IV管理軟體,而無線網路沿用Realtek型號RTL8822BE模組,802.11ac最高傳輸速率866Mbps。音效依然是Realtek型號S1220A編解碼器,搭配TI型號R4850I運算放大器、Nichicon電容器,還有Sonic Radar III、 Sonic Studio III、Sonic Studio Link等軟體配套。 音效迴路與M.2插槽皆在同張子板上,這設計稱為Audio Combo Card,該組M.2插槽支援Type 2280、PCIe 3.0 x4、SATA 6Gb/s規格,由處理器端供應所需通道。而第2組M.2插槽只支援PCIe 3.0 x4,會瓜分顯示卡可用通道,搭配Ryzen APU時則無法作用。其餘ASUS慣有硬體設計手法、防護算是一應俱全,若喜歡LED燈光也沒缺少Aura Sync功能,並有2組燈條插座可以運用,系統散熱配置亦擴及水冷幫浦等部分。稍微不同在於UEFI BIOS內建ASUS Grid,在系統上安裝驅動程式、附加軟體時,是相當便利的小幫手。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ASUS 官網:
-
除了雙M.2插槽更有D-Sub輸出,ASRock B450 Fatal1ty Gaming K4
B450 Fatal1ty Gaming K4視覺感相當樸素,黑色印刷電路板搭配灰色線條點綴,僅晶片組部位會發光,並沒有炫目的燈光與I/O遮罩等設計配置。其I/O背板頗有意思,保留了2組USB 2.0與PS/2,顯示輸出則是D-Sub、HDMI 1.4、DisplayPort 1.2各一,儘管欠缺HDMI 2.0仍然可以達成4096 x 2160 @ 60Hz 訊號輸出目的。總計4組USB 3.1 Gen 1(Type-A),搭配Type-A/C各一的USB 3.1 Gen 2,另有1組19pin內接擴充埠,高速USB介面配置得當。 Gigabit乙太網路並非採用Intel設計方案,而是Realtek型號RTL8111H控制器,想必也是基於價格、定位之故。而音效迴路設計規模較小,以Realtek型號ALC892編解碼器作為基礎,搭配4顆ELNA電容器構成,另外提供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5音效功能軟體套件。磁碟介面配置SATA 6Gb/s數量最大化為6組,但其中2組是由ASMedia型號ASM1061控制器提供。而其2組M.2插槽,M2_1支援Type 2280、PCIe 3.0 x4、SATA 6Gb/s,它是和PCIEX4插槽連動,至於M2_1設定是Type 22110、PCIe 3.0 x2、SATA 6Gb/s,和SATA 3/4有連動關係式。 處理器電源迴路設計標榜總合9相,簡單而言處理器6相、處理器內顯3相,如此確保高階處理器供電無虞。儘管本身沒有浮誇的燈光設計,但仍然提供2組LED燈條、1組AMD散熱器LED燈等插座,可透過ASRock RGB LED軟體來設置。基於ATX尺寸設計,系統散熱配置稱得上齊備,處理器端有標準風扇與水冷幫浦,而3組系統風扇都兼容水冷幫浦,可以輕鬆構成良好散熱條件。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ASRock 官網:#連結=https://www.asrock.com/index.tw.asp[ B450 Fatal1ty Gaming K4視覺感相當樸素,黑色印刷電路板搭配灰色線條點綴,僅晶片組部位會發光,並沒有炫目的燈光與I/O遮罩等設計配置。其I/O背板頗有意思,保留了2組USB 2.0與PS/2,顯示輸出則是D-Sub、HDMI 1.4、DisplayPort 1.2各一,儘管欠缺HDMI 2.0仍然可以達成4096 x 2160 @ 60Hz 訊號輸出目的。總計4組USB 3.1 Gen 1(Type-A),搭配Type-A/C各一的USB 3.1 Gen 2,另有1組19pin內接擴充埠,高速USB介面配置得當。 Gigabit乙太網路並非採用Intel設計方案,而是Realtek型號RTL8111H控制器,想必也是基於價格、定位之故。而音效迴路設計規模較小,以Realtek型號ALC892編解碼器作為基礎,搭配4顆ELNA電容器構成,另外提供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5音效功能軟體套件。磁碟介面配置SATA 6Gb/s數量最大化為6組,但其中2組是由ASMedia型號ASM1061控制器提供。而其2組M.2插槽,M2_1支援Type 2280、PCIe 3.0 x4、SATA 6Gb/s,它是和PCIEX4插槽連動,至於M2_1設定是Type 22110、PCIe 3.0 x2、SATA 6Gb/s,和SATA 3/4有連動關係式。 處理器電源迴路設計標榜總合9相,簡單而言處理器6相、處理器內顯3相,如此確保高階處理器供電無虞。儘管本身沒有浮誇的燈光設計,但仍然提供2組LED燈條、1組AMD散熱器LED燈等插座,可透過ASRock RGB LED軟體來設置。基於ATX尺寸設計,系統散熱配置稱得上齊備,處理器端有標準風扇與水冷幫浦,而3組系統風扇都兼容水冷幫浦,可以輕鬆構成良好散熱條件。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ASRock 官網:
-
B450晶片組到來,AMD Ryzen入門裝機新首選
B450 晶片組的存在並非新鮮事,AMD 老早計畫由它來取代B350,成為中低階平台裝機的新主力,只是推出時程舉棋不定。儘管B450 乍看下和B350 壓根兒沒兩樣,不過AMD 釋出新的磁碟應用功能,就算想要組建NVMe RAID,也無須再花大把錢購買旗艦平台。 話說在開頭,AMD 原本預備推出新二代Ryzen入門定位產品, 舉如Ryzen 5 2500X 與Ryzen 3 2300X。而本篇文章的焦點B450 晶片組,將會與新處理器一同發表推出,藉此和Ryzen APU 構成完整的年度戰線。然而AMD 因故推遲了處理器發表時程,B450 也連帶受到些影響,最終才定調讓晶片組先行推出。 畢竟眾所皆知,第二代Ryzen 產品線規劃更動有限,連同晶片組都會進行微改款。更重要的是,第一、二代Ryzen 處理器暨平台,是具有向上、向下互換相容性。因此在X470 推出之後,可預期B450 現身之日也不遠了,消費者因而抱持觀望態度不急著進場,使得B350 主機板製品的買氣明顯受到影響。 當然了,無論背後典故究竟如何,B450 晶片組主機板實體產品,現在是正式解禁登場了。一如X470 與X370 之間的關係式,B450 基本配置亦和B350 相同,關鍵差異在於新增附加功能。新舊晶片組固然都對應支援XFR2,但是僅400 系列才有支援XFR2 Enhanced,以及Precision BoostOverdrive 技術功能。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是400 系列晶片組新增功能,而XFR2 建議搭配Ryzen 2000 系列處理器,至於XFR2 Enhanced 條件更擴展至必須為X版本。這能讓Ryzen 2000 系列處理器擁有更寬廣向上挑戰時脈空間,而一般運作負載與時脈變動亦更加平滑,因而在性能、耗電量、溫度之間達到更好的平衡點。 進一步來看B450 晶片組基礎配置,其實是和B350 一模一樣。B450 本身只有2 組SATA 6Gb/s介面,但是搭配1 組SATA Express,可以調配成2組SATA 6Gb/s 或PCIe 3.0。故B450 晶片組基本可用數量是4 組,其中SATA 與NVMe 部分,都支援RAID 0/1/10 磁碟陣列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B450 也可以免費下載使用StoreMI 混合磁碟功能軟體,只不過這終就屬於軟體層項目。而USB 介面配置部分,AMD 大氣的給予2 組USB 3.1 Gen 2,而USB 3.1 Gen 1 與USB 2.0分別有2、6 組。至於本身整合的PCIe 通道,仍然維持6 條PCIe 2.0 規格,不像Intel 同級產品老早轉進PCIe 3.0 世代。 也許你會好奇,USB 3.1 Gen 1 數量怎麼這麼少!再者主機板上的M.2 插槽,所需PCIe 3.0 x4或SATA 6Gb/s 介面資源,是從何處而來? AMD 將其晶片組稱為FCH(Fusion Controller Hub),基本作用即典型南橋晶片組,而在Ryzen 處理器端,也內建整合了PCIe 3.0 x4 通道(磁碟用)、SATA6Gb/s 與USB 3.1 Gen 1。 Ryzen處理器皆有4組USB 3.1 Gen 1,故主機板廠商設計配置B450晶片組時,總和可提供數量就變成了6組。而其磁碟用PCIe通道與SATA配置,可為1組PCIe 3.0 x4搭2組SATA,或者1組PCIe 3.0 x2搭4組SATA。如此能使高速儲存裝置,不受到晶片組與處理器之間,那PCIe 3.0 x4連結通道的頻寬限制。 400系列晶片組所謂的NVMe RAID支援性,如同AMD和Intel雙方的HEDT旗艦平台,自去年起陸續新增VROC之類功能,都是植基於處理器所內建的PCIe 3.0控制器。其實可以這麼說,AMD將Ryzen Threadripper原本獨享的技術功能,無條件下放到主流性能平台,性能表現將不受處理器與晶片組之間的連結頻寬限制。 這部分和400系列晶片組本身所內建機能(即SATA磁碟控制器)分離,只要在UEFI BIOS內啟用NVMe RAID項目,搭配既有的RAIDXpert2 RAID Management Utility,就可以將2個PCIe NVMe固態硬碟建置成RAID 0/1/10。唯一限制是得依主機板線路設計布局而定,恐將無法安裝獨立顯示卡,或者顯示卡部分得降為PCIe 3.0 x8模式運作。
-
ASUS ZenFone Max Pro超性價比手機開箱動手玩,大電力怪獸駕臨!
這幾年來,ASUS在手機上的投注心力可以說越來越高,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在產品的研發與規格品質上的提升更是明顯,「ZenFone」這個智慧手機專屬的代名詞也跟Zenbook一樣的廣為大眾接受。隨著前陣子一系列推出的ZenFone 5系列造成相當大的注目風潮外(~孔劉歐巴),以大電量做為主訴求的MAX系列也更新的版本,從原本的Max/Max Plus推進到最新版本的Max Pro,除了具備有高達5000mAh的大電量外、螢幕尺寸提升到6吋也是一大賣點,趁著正式產品剛出爐,來仔細瞧瞧Max Pro的特色吧! 雖然Max Pro沒有孔劉歐巴來加持,但是其實在規格上也是相當不錯的,就ASUS這陣子推出的產品來看,兼具高C/P值的設計、國產品牌、該有的都有、大電量…這些特點,可以讓玩家除了選擇小米、OPPO等品牌之外多個考慮。 基本上,就是大家看到手機慣用的標準包裝風格,裏頭的Max Pro躺得很好(哈),附件則是包括了3.5mm入耳式耳機、一小包替換耳塞(有2組)、5V/2A充電器、Micro USB傳輸線、有ASUS Logo的退卡針以及免費贈送的透明保護外殼(清水套)等,算是蠻標準的。 Max Pro本體的顏色為「宇宙黑」,說實話,個人覺得光打在上面的時候比較像深藍色的感覺(背面),另外還有一款「酷炫銀」,喜歡亮色系的朋友可以選擇。機身採金屬材質設計,這一點也符合ASUS堅若磐石的精神,質感也算鰻具備精緻感,目前提供有宇宙黑、酷炫銀兩種顏色選擇,背面的指紋感應器也直接融入機身設計中,更不用說還能夠支援潮濕指紋辨識與0.3秒指紋解鎖等便利的按全性保護。 來看一下上下左右好了,整個布局可以看到正面上方是800萬像素(F2.2)的前鏡頭搭配補光燈(柔光燈)、聽筒,正面則是6吋18:9窄邊框螢幕設計,側邊則採7.5mm超薄機身厚度、音量鍵、電源鍵,另一側則是SIM卡槽位置,底下則是有喇叭、Micro USB插孔以及3.5mm耳機插孔等。 如果仔細看一下電源鍵就可以發現,手指觸摸的感覺不同,除了讓使用者容易辨識之外(用手摸就知道),其實這裡是採同心圓設計。而且底下的喇叭位置則是採5磁+NXP晶片,讓音效表現更動人。 背面則是設置了雙鏡頭、閃光燈與指紋辨識,雙鏡頭的部分則是以1600萬像素(F2.0)的主鏡頭搭配500萬像素(F2.0)的景深鏡頭,雖然不是廣角鏡頭,但在錄影部分也支援了4K與60FPS,也算是不錯了! 順便也看一下側邊的SIM卡槽,Max Pro提供了雙卡雙待的功能,可支援4G+4G以及額外擴充的SD卡,注意一下的是,Max Pro不需要使用者犧牲一個位置來選擇是否要雙卡雙待還是單卡+SD,獨立3卡槽設計,雙4G搭配大容量SD使用,完全沒問題,魚與熊掌可以兼顧。 上上下下瞧過了Max Pro一遍,如果再加上實際手感的部分,採用6吋螢幕搭配18:9的設計,對使用者來說還蠻合適的,一來已經上6吋大小、對於配置18:9比例來說也不會顯得過於狹窄,搭配上超窄邊框設計,其實可視範圍也算不錯。由於具備450nits亮度與1500:1對比,提供FHD+(2160x1080)與85% NTSC廣色域,不管是看相片、影片、視訊等等,都能夠讓畫面的表現品質達到更為清晰明亮的呈現。 雖然沒有旗艦機那樣的一裝就是驍龍845,考量性價比的話,那Snapdragon驍龍636就算是一時之選了。相比採用625來說,內建636可以提升1.54倍的效能表現,更不用說比起自家的ZenFone 4 Max直接提升2.71倍的效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安兔兔跑分實測都有111305的表現,Max Pro的性能具備中階水準之上。 規格面來看,Max Pro定位在內建高達5000mAh的超大電量上,號稱可以具有2天長效續航的實力,這一點的確相當吸引人。按照官方的公告是可以具備長達35天的4G待機時間、42小時的3G通話時間、12小時遊戲時間、20小時的Youtube撥放時間與28小時的Wi-Fi上網時間,這樣的數據其實對於沒有隨時帶著行動電源的使用者來說簡直不可能(大多數手機僅具備約3000mAh左右的電量)。而透過實際測試可以發現到ZenFone Max Pro可以達到超過16小時的使用時間,看看測試截圖就知道內建5000mAh不是開玩笑的…強! 另外,相機功能的提升也是Max Pro的一項特點,這次直接採用了雙鏡頭設計,讓拍照的部分更加的讓使用者感受到ASUS在Max Pro上展現的誠意,讓中階手機也能晉身入旗艦版本才有的雙鏡頭陣營;此外,只要隨身攜帶Max Pro就不用擔心享受音樂這件事了,無論是透過採用五磁架構的喇叭來播放,或是透過耳機來聆聽音樂、享受影片娛樂的音效表現,內建的NXP智慧控制晶片都能夠做到智慧擴音的功能,可提升41%音量增大、14%低頻延伸與12%減少失真,讓使用者在面對各種情況下都能夠具備有最高品質的音效與聲音感受。另外,內建的雙麥克風也都有搭載ASUS降噪技術,聲音的問題一點都無需使用者擔心。 Max Pro採用了原生Android O 8.1系統,可以位使用者帶來更多使用上的直覺式感受與體驗,透過測試我們也可以得知效能表現的狀態,雖然是中階的高通14nm、8核心Snapdragon 636搭配Adreno 509,也可以提供使用者極大的獨特體驗。 看看在3DMak下的測試就可以知道,雖然在Ice Storm的測試上表現還不錯,但是對於Sling Shot的部分就比較中階了,當然這也是可預期的,以採用636處理器來說也算是表現得極為中規中矩了。另外在Geekbench的部分,單核心1319分、多核心4830分的成績也是位於目前中階手機等級之間;安兔兔的測試表現倒是還不錯,有111305的成績,與官方自己測試的成績差異不大,對於使用者在執行各項APP的情況上,應該都沒有絲毫問題才對,執行狀況也都可以相當順暢運作。 在透過PCMark的Battery Life測試上,倒是讓小編覺得Max Pro內建的5000mAh的確是符合大電量怪獸的稱號,比起官方說的12小時還要更持久,透過測試截圖可以看到,高達16小時以上的超高續航力,這一點對於不想要攜帶尿袋出門的玩家來說,的確相當實用,畢竟只要充電一次就可以用上一整天,這個特色實在相當吸引人。 Max Pro這次在相機鏡頭方面也推進到目前主流模式,採用了雙鏡頭設計,除了提供有1600萬像素的主鏡頭外,還另外搭配了一顆500萬像素的人像景深鏡頭,透過內建的F2.0大光圈設計,讓拍照功能可以提升到更佳品質的表現。相機模式有支援HDR、濾鏡、紅眼減弱、美顏、連拍、風景與人像景深等,採相位對焦並具備有LED補光燈,當然另一顆500萬像素的副鏡頭也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對景深強化效果不錯。 至於對錄影方面的強化,可支援4K UHD(3840x2160)、1080p FHD@60p,並且可於錄影時同步拍攝照片;前鏡頭也採用了800萬像素的規格,透過一旁的柔光LED閃光燈與85度視野設計,自拍美顏美膚效果也相當不錯(智慧美顏功能、去瑕增色),當然人臉辨識解鎖也是迅速就能完成。這裡也透過簡單的實拍來瞧瞧相機的拍攝效果,從實拍的圖片可以看到Max Pro走的是寫實路線,相機的呈現其實沒有過多的去做太多增豔效果,偏向所見即所得,想要做編修的話只要透過軟體就能隨時調整需要的狀態。 如果說,玩家需要的是一款高階等級的手機,那當然ASUS前陣子剛出爐的ZenFone 5Z應該是極佳選擇,但是如果考量價格、希望大電量又不想要犧牲太多相機功能、更希望可以具備有6吋以上螢幕加上6GB+64GB的內建容量,那相信ASUS新推的ZenFone Max Pro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了在價格上相當平價化之外,讓玩家可以充電一次就能追劇25小時或是玩手遊12小時免充電、甚至看一整天的Youtube都不用擔心沒電,那就不用考慮太多了,下好離手、ZenFone Max Pro是個好選擇。 目前3GB+32GB與6GB+64GB的版本售價分別為6,990及8,990元,而且還贈送Google Drive雲端儲存空間100GB免費空間(一年),甚至可以在電信業者那邊看到更多好康(綁約折一折應該都快0元了),不想繼續背尿袋的話,5000mAh大電量絕對值得推薦。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tw
-
建構超大坪數全屋零死角無線網路,華碩Lyra Trio AC1750智能網路系統開箱評測
無線路由器產品何其多,想要一款能在大坪數空間使用、能確保收訊無死角,又要能維持美觀、並透過手機來遠端管理,那麼就得選擇華碩這款Lyra Trio智能網路系統了。Lyra是華碩推出的兼具效能與美觀設計,可擺放亦可壁掛的時尚無線路由器,Lyra Trio包裝內一共提供三組路由器,可以平均放置在室內的各處,三台路由器會互相合作並自行建構好網狀無線網路(Mesh Wi-Fi System),讓整個室內環境的無線訊號都完整覆蓋到,無論走到哪裡,Mesh網路系統會透過單一Wi-Fi名稱(SSID)的自動切換機制,自動連到距離最近且訊號最好的路由器,讓使用者都不用擔心會斷線,以享受到高品質的無線上網環境。 近年來,Mesh網路系統當紅,不少廠商紛紛推出各式Mesh網路系統路由器,甚至推出兩台或三台的組合包,讓使用者買回去即可馬上建置好,並馬上使用。華碩也不例外,他們在網通產品的規劃中,主要走兩個路線:一種是走科技路線的「AiMesh客製化Wi-Fi系統」,產品黑色造型為主,型號為RT-ACxx系列的高效能路由器,還有ROG的電競級路由器,主攻商用與電競市場;另一種則是走時尚路線的「Lyra固定套裝Wi-Fi系統」,以雪白色時尚造型為主,型號則是Lyra系列的各式造型路由器,主攻智慧家庭市場。 本篇將以後者為主,來介紹Lyra家族的路由器,以及本次主要評測的Lyra Trio產品。在華碩的Lyra智慧家庭路由器的產品線中,一共推出了:Lyra (AC2200,三頻,圓形)、Lyra Mini (AC1300,雙頻,圓形),以及Lyra Trio (AC1750,雙頻,金字塔形),甚至還有Lyra Voice (AC2200,三頻,長方形智慧音箱),此外,還有推出一款Blue Cave (AC2600,雙頻,正方形加中空圓洞外觀)。這些兼具設計感的美形路由器,讓IT產品不再是冷冰冰、有天線的黑色方形電子儀器,而是可以將天線隱藏且兼具高覆蓋率以及時尚造型,讓路由器就算擺在客廳也可以很美觀的裝置藝術。 這次要介紹的主角,就是ASUS Lyra Trio,裡面提供三組路由器。外型採用金字塔造型的設計,非常前衛,在頂點端採用圓弧設計,不會有尖刺感,加上透過將天線巧妙地隱藏在金字塔的三個柱子裡面,並提供鮮明的LED指示燈,看起來就非常吸睛,就算擺在桌上也是一種藝術品。 有別於其他路由器的設計,Lyra Trio特殊金字塔造型內,埋設了3x3 MIMO天線,並特地以45度角向上延伸,可同時兼顧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訊號傳送,又可大幅降低干擾,成就出寬廣且穩定的覆蓋範圍。因此無論是同樓層或上下層的用戶,都能享有無死角的Wi-Fi訊號。由於Lyra Trio一台就可以覆蓋約50坪範圍的住家,三台即可提供高達150坪的多樓層住家,以享受到AC1750等級的無線訊號完整覆蓋。 先介紹Lyra Trio的硬體配置,採用Qualcomm Atheros QCA9563處理器(750MHz),並配置32MB記憶體,與128MB快閃記憶體,相較於其他品牌提供更高的記憶體容量,以賦予更高的運算效能。在無線網路設計方面,採用MIMO 3T3R設計,能支援2.4GHz 11b/g/n(450Mbps)與5GHz 11ac/n/a (高達1300Mbps)總計高達1750Mbps的傳輸效能,以確保網路中的每位使用者,皆享有順暢的影音串流與資料傳遞的體驗。以下就先來看開箱! 在對外連接埠設計方面,提供2組Gigabit網路埠(1組為LAN埠,1組為LAN/WAN埠),因此第一台Lyra路由器(角色為:主Router)以將中華電信或其他固網業者的數據機,透過RJ45網路線來連接至LAN/WAN埠,另一組LAN埠就可以直接連接電腦使用。至於第二、三台Lyra路由器(角色為:存取點)則只要與第一台配對好之後,其網路埠就可以連接兩台電腦使用。要是家裡已經有埋設網路線的話,第二台以後存取點若可以的話,也能連有線網路到LAN/WAN埠,如此一來便可將網路透過有線方式(Ethernet backhaul)傳到其他房間,再從房間發射Wi-Fi訊號,這樣可發揮出更高效率、更穩定的網路使用環境。 華碩目前在路由器的韌體使用介面上,都已經統一使用自家ASUS WRT介面,採用圖文式的選單,搭配親和的介面,讓使用者可以快速上手。對於初學者來說,也可以使用網路設定精靈,來進行首次裝機的基本設定。在Lyra版本的設定介面上,同樣以ASUS WRT的親和介面,讓使用者可以透過電腦畫面來設定各種進階的功能。 在功能方面,Lyra Trio有提供正常有線上網(LAN)與無線上網(Wi-Fi),並支援訪客網路,可設定給客人連網使用,並可限制上網時數,適合辦公室應用情境。在安全防護部份,內建與趨勢合作的AiProtection智慧安全防護技術,可封鎖惡意網站、同時偵測並封鎖受感染的裝置,加上提供終身免費訂閱,因此不用擔心你的路由器防毒能力無法與時俱進。再搭配家長控制與流量控制,可避免家裡的小孩去一些不適合的網站,同時也可以防止上網過量。 在進階設定網路方面,像是IPv6、VPN(IPSec、PPTP、L2TP、OpenVPN)、IP管理(DHCP、DDNS、Port Forwarding)等,都一應俱全。無線網路方面則是提供一組主要SSID (適用於2.4GHz與5GHz頻段),以及一組訪客網路(可設定上線時數)。至於在韌體更新設計方面,在管理介面上可以直接一次下載全部更新,同時更新趨勢的最新病毒碼,讓用戶不需要去擔心自己的Router資料庫跟不上時代。 至於額外的特色,就是針對擁有Amazon Alexa智慧音箱的用戶來說,也可以與Lyra做配對與啟用,以便透過簡單的語音指令來操控華碩的Router,例如可以說「Alexa, ask ASUS ROUTER to 做各種事情」,例如turn on the Guest Network (開啟訪客網路)、upgrade firmware (更新韌體)等等,不過這功能目前僅支援英文。 此外,當今的路由器為讓初學者更容易上手,紛紛推出手機App,讓用戶免透過電腦(PC-free)即可設定好路由器的各種功能,華碩也不例外,其提供的Lyra App可以支援Android和iOS手機,使用者只要下載完成之後,即可直接透過手機來設定Lyra Trio。Lyra App不僅可以透過LAN來設定,甚至可以幫您設定好專屬的DDNS通道,讓您出門在外用3G/4G行動網路,也能連回家中的Lyra路由器監控各種狀態。因此Lyra App可說是Lyra Trio必備的App。 以下就透過實際安裝,來介紹ASUS WRT的設定畫面,以及Lyra手機App的畫面。 至於在傳輸效能方面,ASUS Lyra Trio本身支援MIMO技術,因此縱使多裝置同時連線,也能保有順暢的流線速度。實際測試時,PCDIY!以「跨室內區域」與「上下樓層測試」的兩個場景,來進行Lyra Trio的效能測試。佈設方面,主Router放在4F辦公室的IT設備室內,並將WAN埠連接到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40M)數據機,做為對外與辦公室整體的路由器主機(命名為Main),該IT設備室附有外門,平常都會關閉起來。接下來,再將另外兩台Lyra Trio當成節點,分別放置在辦公室靠窗區(命名為Office),以及會議室靠窗區(命名為Meeting Room)。 在「跨室內區域」測試,主要以室內移動為主,測試地點從(A)的靠Main部份,走到(B)的靠Office部份,然後再從(B)走回(A)點,以測試Lyra Trio的自動連線切換能力,以及傳輸效能。 接下來,在「室內外延伸」測試,則是測試Lyra Trio在針對上下樓層的傳輸能力,以及傳輸效能。以此測試人在室外,效能的減損狀態以及傳輸速度。兩次測試,筆者都是透過iPhone 6的Wi-Fi來連接到Lyra Trio系統,並透過SpeedTest App來進行測試3次,取平均值。 以下就是這次的整體測試結果,請參考表格與圖示。 在測試結果方面,在(1)「跨室內區域」測試部份,主要是測試當手機連上Lyra Trio的一台路由器時,跨區到第二台路由器的時候,是否會自動切換。站在(A)處,也就是離Router非常近的地方,手機則會自動與Router連線,此時上網路徑為「手機Router網際網路」,測試結果非常接近光世代的頻寬上限(96.9M/39.6M)。若移動到(B)處,手機基本上還是維持與Main連線,且效能會稍微降低一點點(89.9M/39.7M)。 若此時將手機Wi-Fi關閉,再打開時,這時候手機就會連到Lyra Trio系統裡面最近的Node,也就是Office那台Node,此時手機的上網路徑變成「手機NodeRouter網際網路」,此時下載的測試效能大概會降個15% (81.8M/40.0M)。若筆者從(B)走到(A)處,由於Node離Router很近,只有6公尺,Lyra Trio系統還是將手機網路繼續連到Office那台Node,以保持連線狀態,此時的測試效能則大概再降一點點(75.3M/36.6M)。 接下來進行(2)「室內外延伸」測試,筆者選定4個區域,分別測試Lyra Trio在1F與頂樓的傳輸能力。筆者從(C)點去連Lyra Trio,結果可以連到Meeting Room那台Node,連線品質為Good的訊號,測試上網效能大約降了不少 (20.0M/21.8M),還算是可以接受的訊號品質。至於走到(E)點時,手機則是會自動切換到Office那台Node,嘗試連線之後,下載效能比在(C)點好(25.2M),這是因為(E)點障礙物少,且比較空曠,連線品質一樣是Good的訊號,可以稍微提升傳輸的效能。 至於(D)點則是跨馬路部份,嘗試連線結果是連到後面的Office那台Node,連線品質也是Good。但測試效能就降了很多,大約90%左右(7.33M/7.13M),但至少確定是可以上網的,而走到(C)之後,會自動切換到Meeting Room那台Node,訊號品質與傳輸效能也越來越好(20.4M/18.2M)。若反過來,從(E)處開始,會連到Office那台Node,效能為27.6M / 25.6M,然後跨越馬路走到(D)處,訊號則是一直維持連到Office那台,但連線品質與傳輸速度則開始往下掉到7.5M / 8.5M。所以在Lyra在4F至1F的傳輸效果上,是可以自動切換,且維持在讓您可以連上的狀態。 至於(F)的樓頂測試部份,地點大約是6F的地方,筆者先站在(F1)的點,可以連到Meeting Room的Node,傳輸效果大約是11.2M/8.96M,但由於樓頂安全圍牆很厚,只要離那邊稍微遠一點的距離,就幾乎快收不到訊號,也因此當走到(F2)點的中間過程,會暫時斷線。直到走到走到靠後巷的安全圍牆旁之後,手機才又自動與Office的Node,下載測試效能有比較好(17.6M / 8.4M)。由此可見Lyra Trio的金字塔式設計,對於上下樓層的訊號傳遞,是有幫助的! 透過上述的測試,可得知Lyra Trio的Mesh網狀網路系統,對於橫向室內空間,與縱向上下樓層的無線覆蓋率上,的確有加成的效果。在連線上面,使用者不需要去注意到底是要連到2.4GHz還是5GHz,因為Lyra Trio具備Band Steering(頻道自動切換)以及AP Steering(存取點自動切換)等功能,因此只要行動裝置有支援雙頻,Lyra Trio就會自動挑選到最好的連線品質與效能,若搭配Ethernet Backhaul(乙太回程網路),各節點的傳輸效能更可以快速提升,讓使用者輕鬆自在上網。 整體而言,華碩的Lyra Trio智能網路系統,可幫助大坪數辦公室、上下樓層的家庭來強化無線網訊號,搭配Lyra App即可快速檢視與更改各種設定。加上外型美觀時尚,無論是擺著、掛著,都不會顯得突兀,值得需要建構網狀(Mesh)網路系統的用戶一次購足。 產品型號:Lyra Trio (3台套裝組合包) 主處理器:Qualcomm Atheros QCA9563 750MHz 記憶儲存:32MB Flash+128MB RAM 按鈕設計:重置鈕、Pair鈕 指示燈號:柱狀LED指示燈x3 連接孔位:GbE LAN埠 x1 + GbE LAN/WAN埠x1 無線網路:支援2.4GHz 11b/g/n (450Mbps)、5GHz 11ac/n/a (1300Mbps) 天線設計:內建x3 (3T3R) 大小尺寸:135.1 x 123.2 x 77.9 mm 官方保固:3年保固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10,990元
-
十銓T-FORCE XCALIBUR RGB DDR4-3600 16GB套裝實測開箱,「王者之劍」超頻記憶體模組重裝上陣!
在6月的Computex 2018大展上,十銓科技就推出了最新一代的RGB發光記憶體模組—王者之劍XCALIBUR系列,產品的設計概念延續DELTA R超廣角原力流光設計思維,加入了創新的導光柱圖騰元素,並且在頂端額外設計了TF縮寫(T-FORCE)的王者之劍意象裝飾,算是有別於先前推出的幾款電競記憶體版本。 這款「王者之劍XCALIBUR」電競記憶體具有幾項特色:獨特的圖騰美學設計概念、達到120度的超廣角RGB燈效顯示、支援Intel XMP 2.0一鍵超頻功能、支援T-FORCE BLITZ RGB/ ASUS AURA SYNC/ GIGABYTE RGB FUSION/ MSI MYSTIC LIGHT SYNC/ ASROCK-POLYCHROME SYNC等燈效控制軟體、主機板廠的QVL認證。 比較起先前的幾款電競記憶體版本,王者之劍採用了RGB LED導光柱設計,搭配圖騰元素的設計感,整體燈效運作時的效果相當醒目,尤其整組記憶體的頂端以全幅式的覆蓋,在插上主機板的DIMM插槽後,燈效表現可以讓整組系統呈現一種超炫彩的繽紛效果,猶如官方定名為「王者之劍」的意喻,如同讓玩家手持王者之劍、像亞瑟王掌劍在電競世界中戰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王者之劍XCALIBUR目前推出有標準版與特仕版,特仕版就是在導光柱上有加入圖騰元素,用料方面則是採用三星原廠顆粒、經由100%嚴選與測試,規格則推出有DDR4-3600與DDR4-4000兩種,搭配上內建的XMP 2.0支援,提升系統效能表現輕鬆達成;配合T-FORCE BLITZ RGB燈效軟體,可具備全彩可變式同步燈效效果,目前可變換多達8種的燈光模式,或是透過軟體直接依照個人喜好手動更改調整燈光設計,更具獨特吸睛風格。 從標示貼紙可以看到CL值為18-20-20-44、工作電壓1.35V、容量為單條8GB,外部包覆散熱片除導光柱外,就是採鋁合金散熱片設計。實際上機也可以看到CPU-Z偵測下的Memory相關資訊,簡單使用AIDA64測試一下記憶體的效能提供做為參考。這款王者之劍XCALIBUR電競記憶體,同樣支援終身保固,有興趣的玩家可以準備好銀彈開買了。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 廠商網址:www.teamgroupinc.com 廠商電話:0800-821-688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華碩RT-AC68U AC1900 2 Pack套裝組,建構家庭AiMesh無縫上網環境,開箱深度測試
俗話說,Wireless Router (無線路由器)是智慧家庭的第一道關口,負責提供與掌管家裡各種連網裝置的有線與無線連網需求,隨著無線連網裝置(手機、平板、筆電,以及其他各式裝置)在連線速度上的提升,路由器的規格也越來越講究,不僅要能處理多人同時連線,還要提供完整的無線覆蓋率,以提供暢通無阻的連網環境。 然要打造全覆蓋率的無線上網環境,又不想裝那種高功率天線的路由器產品來加強訊號的話,這時候選擇Mesh (網狀)網路的架構,會比較實際且划算。透過兩台以上的實體Router產品,將其中一台設定為主路由器(Router),其他設定成節點(Node),以串成一整個覆蓋綿密的網狀網路系統,如此一來,就能讓場域內的每位使用者,都能享有無縫接軌、自動切換的無線網路上網環境。 華碩(ASUS)所推出的全新AiMesh技術,就是具備能將無線網路延伸的絕佳技術,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可適用在自家多台不同等級的Router,以組成多點無線分享網路。目前可支援AiMesh技術的華碩路由器中,從入門到高階依序有RT-AC68U、RT-AC86U、RT-AC88U、RT-AC5300、ROG Rapture GT-AC5300,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因此只要你買的是這些路由器,就可以輕鬆組成AiMesh的網路架構。 這次要介紹的是入門款的RT-AC86U,華碩特別包裝成2 Pack套裝組,裡面提供兩組RT-AC86U的路由器,讓您可以直接布建屬於自己的AiMesh網狀網路。 為讓消費者一次體驗到AiMesh技術的好處與優勢,華碩將該公司熱銷多年的RT-AC68U AC1900機種重新包裝,特別推出RT-AC68U的2 Pack套裝組,盒內直接提供兩組RT-AC68U的Router,讓消費者可以將其中一台選定為主路由器(AiMesh Router),另一台設定為節點(AiMesh Node),兩台串起來以延伸Wi-Fi訊號,讓無線訊號範圍延伸。若消費者家裡就已擁有華碩其他款相容於AiMesh的路由器,只要將韌體升級到最新版,就可以直接使用,搭配第二台以上的其他AiMesh路由器,來讓整個無線訊號完整覆蓋到整個家中。 華碩的RT-AC68U採用直立式擺放設計,搭配可拆式的3天線設計,可自由調整天線的接收角度,讓其能接受到四面八方的無線訊號。在外型部份,機子採用黑色為主題色,搭配前方表面採用菱格紋的時尚設計,並在前右上方ASUS Logo上燙金,搭配下方的各式低調藍色的訊號指示燈。在機子的後方,則提供各式LAN與USB連接埠,以滿足各種連接需求,下方還有透明壓克力的Asus Logo,使該Router放在客廳或房間角落,也能呈現出高貴典雅的氣息。 RT-AC68U的硬體配置方面,採用Broadcom BCM4708A0 Cortex-A9處理器(800MHz,雙核心),並配置256MB記憶體,與128MB快閃記憶體,提供足夠的運算空間。在無線網路設計方面,採用3T3R設計,支援Broadcom的TurboQAM技術,可提供2.4GHz 11b/g/n(原11n的450Mbps加快至600Mbps)與5GHz 11ac/n/a (高達1300Mbps)總計高達1900Mbps的傳輸效能,以確保網路中的每位使用者,皆享有順暢的HD影音串流與資料傳遞的體驗。 在對外連接埠設計方面,提供5組Gigabit網路埠(1組為WAN埠,4組為LAN埠),以提供快速且穩定的有線網路對內與對外連線。此外並提供USB 2.0與USB 3.0連接埠,可以用來連接隨身碟、行動硬碟、印表機等周邊裝置,以做為資源共享或下載應用,甚至可提供3G/4G行動網路備援,讓您就算固網無預警斷線時,也能先以手機網路來提供家庭網路的上網需求。 接下來就介紹華碩路由器的使用介面,只要透過網頁瀏覽器來連接到router的Web設定頁面 (出廠值是連到 192.168.1.1),然後登入管理者帳號之後,即可進入ASUS無線路由器的主畫面。以檢視與設定各項功能。一般主畫面都可以直接看到對外網路(WAN)的連線狀態、無線網路的安全層級/SSID名稱與授權方式、區域網路IP與LAN和WLAN的MAC位置,並可顯示出已連線的裝置(用戶)數,USB 3.0/2.0埠的連線裝置,以及稍後要介紹的主角-AiMesh使用狀態。 在軟體介面中,一般的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細部設定,RT-AC68U應有盡有,加上提供趨勢的AiProtection 監護人控制以及隱私權防護系統,以提供隱私安全與網路分級的安心上網環境,此外當USB埠接上了儲存裝置或印表機,亦可設定成個人或家庭專屬的檔案/FTP/多媒體/印表機/Mac備份伺服器,以便在家庭任一個角落使用這些資源,亦可透過Asus Ai Cloud手機App來透過網際網路存取這些資源,在外也能使用自己所打造的個人雲。 當然若想要以eMule或是BT下載各式資源時,也可以透過Download Master來達成,不需要開電腦即可在背景將檔案下載至USB儲存裝置,可說是非常方便。 這次的ASUS RT-AC68U 2 Pack套裝組,已經內建最新韌體,可支援華碩最新的AiMesh技術。使用時,只要選其中一台來設定成AiMesh Router(路由器主機),並將這台Router擺在與固網(ADSL/VDSL/FTTX)最近的點,並利用網路線連接至WAN埠上即可。至於另一台則設定成AiMesh Node(網路節點),並擺放在需要加強訊號的位置(例如樓梯間,離Router比較遠的地方)即可。以下就分別來介紹如何設定AiMesh Router和AiMesh Node。 若你家裡還沒設定好Router,那就可以先進行設定AiMesh Router的動作,將RT-AC68U路由器插上並開啟電源,然後將網路線與電腦連接,首次設定時只要在瀏覽器網址列輸入 http://router.asus.com (或192.168.1.1),就可以進入Router的設定畫面。以下就是接下來的設定步驟。 再來將其他要當成AiMesh Node的RT-AC68U放置在離AiMesh Router不要太遠處,以便進行首次連結。同樣先將RT-AC68U路由器插上並開啟電源,同樣先用網路線與電腦連接,也可以透過手機首次設定時只要在瀏覽器網址列輸入 http://router.asus.com (或192.168.1.1),就可以進入設定畫面。以下就是接下來的設定步驟。 串接好的AiMesh系統,未來若有新版韌體,或者想要更換Router的運作模式,都可以透過主畫面來設定。韌體更新部份,在Router端只要按照原來的升級方式,選系統管理、韌體升級,即可檢視Router和Node端的韌體版本,並進行更新。此外像是要檢視是否斷電,新增或移除節點,以及變換AiMesh Router/Node的角色,都可以在Router主畫面來進行設定。 這次PCDIY!以「跨室內區域」與「室內外延伸」的兩個場景,來進行測試RT-AC68U 2 Pack套裝組的效能。將RT-AC68U其中一台當成AiMesh Router,放在4F辦公室的IT設備室內,並將WAN埠連接到中華電信光世代(100M/40M)數據機,做為對外與辦公室整體的路由器主機,該IT設備室附有外門,平常都會關閉起來。接下來,再將另一台RT-AC68U當成AiMesh Node,以進行兩種場景測試。 第一次的「跨室內區域」測試,先將AiMesh Router放置在筆者的工作區,大約離筆者的電腦1公尺、離主Router大約6公尺,中間有一道牆擋住,主要是測試AiMesh在室內的Mesh節點自選與切換能力,以及傳輸效能。 接下來,第二次的「室內外延伸」測試,則將AiMesh Node改放到離大樓窗戶很近的會議室旁,離AiMesh Router大約5公尺距離,主要是測試從室外1F連接到這台AiMesh Node,是否也能以全速的方式傳輸檔案!兩次測試,筆者都是透過iPhone 6的Wi-Fi來連接到AiMesh系統,並透過SpeedTest App來進行測試。 在測試結果方面,第一次的「跨室內區域」測試,主要是將Node訊號延伸到辦公室較遠處,此時站在(A)處,也就是離Router非常近的地方,手機則會自動與Router連線,此時上網路徑為「手機Router網際網路」,測試結果非常接近光世代的頻寬上限(88M/39.8M)。若移動到(B)處,也就是離Node非常近的地方,手機基本上還是可以會繼續跟Router連線,只是效能會稍微降低一點點(83.9M/39.1M),下載速度降個5%。 若此時將手機Wi-Fi關閉,再打開時,這時候手機就會連到AiMesh系統裡面最近的Node,也就是手機的上網路徑變成「手機NodeRouter網際網路」,此時的測試效能大概會降個7~12% (76.6M/37.2M)。若筆者以連到Node的方式走到(A)處,雖然Node離Router很近,只有6公尺,但AiMesh系統還是將手機網路繼續連到Node,以保持連線狀態,此時的測試效能也差不多跟在(B)一樣(77.4M/36.9M)。 接下來進行第二次的「室內外延伸」測試,將AiMesh Node移到靠近窗戶附近,但是先不開機。接著筆者嘗試在(C)點直接連到AiMesh Router,是可以偵測到訊號,但連不上去,到(D)是完全偵測不到訊號的。此時上樓將AiMesh Node開機,然後再嘗試從(C)點去連AiMesh Node,結果可以偵測到訊號,並使用5GHz的Wi-Fi連線,測試上網效能大約降個23~33% (68.6M/26.8M),還算是可以接受的訊號品質。至於走到(D)點時,手機還是可以偵測到AiMesh Node的2.4GHz訊號(註:2.4GHz的傳遞距離比5GHz遠,但訊號較弱,速度較慢),嘗試連線之後,測試效能就降到75%左右(13.3M/5.8M),但至少確定是可以上網的,且訊號也非常穩定,多裝置連線也能保持應有的網速! 以下就是這次的整體測試結果,請參考表格與圖示。 整體測試下來,可得知,AiMesh系統,對於需要在戶外安裝無線監控攝影機的用戶,可說是非常有幫助,能加強訊號的強度,讓攝影品質傳輸不中斷!對於上下樓層的用戶,或是透天厝的屋主來說,也只要裝個AiMesh Node在樓梯間或窗戶旁,即可將無線訊號傳遞到其他樓層,如此一來便可節省安裝網路線的施工費,更不需要申請多條ADSL,只要一台Router即可搞定,將整個場域設定成單一區網,以便統一管理。 若日後有需要加強訊號的地方,只要增加AiMesh Node即可。對於未來升級固網速度者,也只要更換高階一點的AiMesh Router即可,不需要整個網路系統都更換!整體而言,華碩的AiMesh智慧網路系統,可說是無線網路死角的最佳解藥,只要使用AiMesh相容的路由器產品家族,就可以串起來,非常具有彈性。適合推薦給大坪數辦公室、有上下樓層的家庭選購使用。 產品型號:RT-AC68U (2 Pack 套裝組) 主處理器:Broadcom BCM4708A0 雙核心800MHz 記憶儲存:128MB Flash+256MB RAM 按鈕設計:開關鈕、重置鈕、WPS鈕、Wi-Fi開關鈕、LED燈號開關鈕 指示燈號:電源、5GHz Wi-Fi、2.4GHz Wi-Fi、WAN、4組LAN (由右至左) 連接孔位:GbE LAN埠x4與GbE WAN埠x1,另有USB 3.0、USB 2.0埠各一 無線網路:BCM4360 支援2.4GHz 11b/g/n (600Mbps)、5GHz 11ac/n/a (1300Mbps) 天線設計:外部x3,可拆式設計(3T3R) 大小尺寸:220 x 160 x 83.3 mm 官方保固:3年保固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9,990元
-
RGB燈效無極限!Razer Goliathus Extended Chroma滑鼠墊來參一咖
RGB燈效無極限!不只電腦主機、零組件、鍵盤滑鼠有RGB,現在連滑鼠墊也要RGB了。Razer近日推出Goliathus Extended Chroma滑鼠墊,其長寬尺寸為294 x 920 mm,和一般常見的長型滑鼠墊相似,Razer另外還有出一款Goliathus Chroma滑鼠墊,其他小約為加長版的三分之一,表面則是經特殊設計的軟質滑鼠墊,滑鼠墊背面則是橡膠墊材質,以提供滑鼠墊防滑的功能。 實際以滑鼠在滑鼠墊上使用,軟滑的材質確實能讓在滑鼠更滑順的使用,但在玩遊戲時又不會因此影響精準度,Razer表示Goliathus Extended Chroma的表面材質是為了讓玩家在使用時,能在舒適度和游標精準度之間取得平衡而設計的。供電方面採用的是USB連接埠,位於滑鼠墊的左上方。 Goliathus Extended Chroma最主打的特色便是其支援Razer Chroma燈效,RGB燈條圍繞在滑鼠墊周圍,藉由Razer Synapse軟體,可自定義1,680萬色RGB燈效,並且內建多組不同的燈效模式可選擇,包含光譜循環、互動光、呼吸燈、定色燈等選擇。同時,還可以藉由Chroma Studio功能進行進階設定,包含從固有的燈效模式中做其他像是「火焰」、「波浪」、「星光效果」等等,玩家可以自行根據喜好設定。 另外,由於支援Razer Chroma燈效的關係,使得Goliathus Extended Chroma可以和其他同樣支援Razer Chroma的產品進行RGB燈效互動,無論是鍵盤、滑鼠還是Razer筆電,只要將產品和電腦相連以後,Razer Synapse軟體會自種找到產品並顯示於程式中,玩家此時便可設定產品之間RGB燈效的互動模式。除了產品之間可以使用互動光效果以外,玩家也可以設定遊玩特定遊戲時,出現特定燈效組合,讓整體RGB燈效更加完整。 廠商名稱:Razer 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https://www2.razer.com/tw-zh 建議售價:新台幣1,990元
-
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殺很大,「Xeon E5-2650八核處理器+X79主機板+64GB記憶體+顯卡+機殼電源」大全配10600元!
專賣各種酷炫3C商品的OssLab,這次來了一批:「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到底有多便宜阿?根據已經購買的玩家表示,真的是便宜到脫褲子的程度了! 玩家為什麼會說這實在便宜呢?講簡單一點,現在要跑「4K影片剪輯」的話,CPU沒有個六核心、八核心是跑不順的。主流Intel Core i5-8400/8500/8600、Core i7-8700/8700K/8086K要多少錢?主流AMD Ryzen 7 2700/2700X又要多少錢?光是CPU,就要一萬了吧!尤其是貴辣辣的記憶體,主流DDR4-2666 16GB一條要多少錢?要是玩家要跑大檔案,32GB、64GB記憶體是必備的,DDR4-2666 16GB x4=64GB大概就要花上新台幣兩萬元了!更別說,還要加裝CPU散熱器,顯示卡、機殼、電源以及固態硬碟了,這樣花起來,絕對要新台幣好幾萬塊跑不掉! 而現在,有一批牛肉出來了!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不僅採用洋垃圾處理器、洋垃圾記憶體與搭配洋垃圾主機板,效能等同Core i7-6700、Core i7-7700之間,而且它的價格,真的是超便宜,等於是買到賺到! OssLab,這次來了一批:「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雖然是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可是它的價格也實在殺很大! 配備是Xeon E5-2650八核處理器,搭配磬石至尊X79主機板(PANSHI-X79),搭配SAMSUNG DDR3-1066 Reg ECC 16GBx4=64GB記憶體,使用AMD Radeon R5 230、NVIDIA GeForce GT710或NVIDIA GeForce GT 730顯示卡,並擁有機電(機殼+電源)全配出清價10600元! 看到這裡,不熟悉洋垃圾玩家一定會一頭霧水,這是什麼怪U啊?搭配什麼怪記憶體,以及從來沒聽過的品牌主機板,這樣的硬體配備怎麼來看呢? 處理器部分,Xeon E5-2650是一顆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是Intel在2012年推出的32奈米製程伺服器處理器,當初的市場報價為美金1,107元(折合台幣34,002元),這在當時是屬於高規格的處理器。現在,由於當時安裝這顆處理器的伺服器,後來都淘汰下來,1台伺服器上面有2顆、4顆、8顆處理器,上面的各式電腦零組件,被卸下來秤斤秤兩拋售。拔下來的處理器,演變成現今的超划算洋垃圾處理器。 處理器業者:英特爾 Intel 處理器品牌:Xeon E5-2650 處理器規格:8核心16執行緒 處理器製程:32nm 處理器核心:Sandy Bridge-EP 處理器腳位:LGA2011 L3快取記憶體:20 MB 處理器預設時脈:2.00GHz 處理器Turbo Boost時脈:最高2.80GHz 1~2核:2.80GHz 3~4核:2.70GHz 5~6核:2.50GHz 7~8核:2.40GHz 處理器支援主機板:X79 處理器功耗:95W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規格:1~4通道DDR3-1600,4GB、8GB、16GB單條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規格:UnBuffer、ECC、Registered ECC 處理器推出時間:2012 Q1 處理器預計停產:2015 Q2 處理器目前狀態:End of Life(Intel已停止供貨) Intel處理器發表時報價: Intel散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107元(折合台幣34,002元) Intel盒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112元(折合台幣34,066元) Xeon E5-2650這顆處理器效能的話,由於L1快取記憶體為32+32KB,L2快取記憶體為8x256KB,L3快取記憶體為20MB,標準工作時脈:2.0GHz,TurboBoost自動超頻,單&雙核心:2.80GHz,三核心:2.70GHz,四、五、六核心:2.50GHz,七、八核心:2.40GHz,以頻率來看,算是速度一般,核心數量為8核心16執行緒。 這個牌子的主機板,是屬於中國品牌,跟全球四大主機板廠,雖然無法跟華碩、技嘉、微星或華擎相提並論,不過這張磬石至尊X79主機板(PANSHI-X79),還算堪用。值得注意的,目前市售的華南X79系列主機板,清一色幾乎都不是真正的X79晶片組,而是改用其他7系列晶片組破解相容。 這張磬石至尊X79主機板(PANSHI-X79),是真正用Intel X79晶片組,處理器插槽為LGA2011,支援Core i7與Xeon E5-2600/2600 v2處理器,記憶體則有4個DDR3插槽,支援UnBuffer、ECC與REG ECC記憶體模組,可以對應四記憶體通道(必須使用四條一樣的記憶體模組),音效晶片使用瑞昱Realtek ALC662,網路晶片使用瑞昱Realtek RTL 8111F,USB 3.0晶片則使用威鋒電子VLI VL813。主機板上面,有2條PCIe 2.0 x16插槽,1條PCIe 2.0 x1插槽,1條32bit PCI插槽,有2個SATA 3.0擴充槽,以及4個SATA 2.0擴充槽。 這張主機板,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唯一的缺陷,是PCIe x16插槽,並沒有啟用PCIe 3.0,主機板也沒有mSATA與M.2插槽。華南最新x79主機板。則已經啟用PCIe 3.0,內建M.2插槽,與支持NVMe。 記憶體部分,則為選配,可選擇2GBx2=4GB、2GBx4=8GB、4GBx2=8GB、4GBx4=16GB、8GBx2=16GB、8GBx4=32GB、16GBx2=32GB或16GBx4=64GB。 這邊,所拿到的是SAMSUNG DDR3-1066 Reg ECC 16GBx4=64GB記憶體版本。大容量記憶體的好處,最主要是執行大型運算所需要,尤其是現今主流的4K影片剪輯,當3840x2160@60Fps高畫質解析度影片要剪輯的時候,沒有個32GB、64GB記憶體,跑起來是會卡頓的,搭配這種大容量洋垃圾記憶體,可以說是相當超值的選擇。 顯示卡部分,則為選配。可挑選的顯示卡有三種,共有AMD Radeon R5 230、NVIDIA GeForce GT710或NVIDIA GeForce GT 730顯示卡。 這邊,所拿到的是AMD Radeon R5 230顯示卡。這是很低階的顯示卡,夠用就好,不喜歡則可以換掉。 機殼與電源的話,則是搭配很便宜的磬石至尊ATX機殼+曜越Thermaltake Litepower 450W電源(LT-450NL2NC)。首先,這個機殼是那種很便宜的機殼,夠用就好,不喜歡則可以換掉。 電源供應器的話,則是搭配曜越Thermaltake Litepower 450W電源,這顆電源供應器的話,只有450W的輸出,+12V1只有18A,+12V2只有17A,兩組+12V只有336W,加上顯示卡只有6Pin的接頭,若要換裝其他中高階顯示卡的話,可能就得連電源供應器都要換掉了。 這包含了標準配備,記憶體配置選擇,則為選購。顯示卡部分,則也提供其他選項,可供更換。 (01)處理器:Intel Xeon E5-2650八核心處理器(標準時脈:2.00GHz,TurboBoost自動超頻:2.40~2.80GHz) (02)處理器散熱器:白牌雙熱導管單風扇CPU散熱器 (03)主機板:磬石至尊X79主機板(PANSHI-X79) (04)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710 (05)電源供應器:曜越Thermaltake Litepower 450W電源(LT-450NL2NC) (06)機殼:磬石至尊ATX機殼 (01)2GBx4=8GB:6,000元(四通道全速) (02)4GBx2=8GB:6,500元 (03)4GBx4=16GB:7,000元(四通道全速) (04)8GBx2=16GB:7,500元 (05)8GBx4=32GB:8,300元(四通道全速) (06)16GBx2=32GB:8,400元 (07)16GBx4=64GB:10,600元(四通道全速) ※此為搭配NVIDIA GeForce GT710顯示卡報價,搭配AMD Radeon R5 230或NVIDIA GeForce GT 730顯示卡,報價則不同 ※調查日期:2018年07月23日 Xeon E5-2650這顆處理器,跑起來的速度還不差。 多核心的性能,約可等同於4核心8執行緒Core i7-6700、7700左右運算能力。等同,幾乎有萬元級處理器的運算能力了。 看到這邊,玩家們應躍躍欲試,說不定會想要自己重新購置,打造一台洋垃圾主機。不過,到底是自己打造一台新機,還是直接購買二手機回去使用或改裝,哪個划算呢? 接下來,我們來針對洋垃圾零組件,來做個市場行情調查。主要針對洋垃圾處理器、洋垃圾記憶體與對應洋垃圾主機板,進行深入的市場行情價格查核! 磐石至尊這家主機板廠商,自己就有販售全新的磬石至尊X79主機板(PANSHI-X79)搭配各式洋垃圾處理器套餐。 ●Xeon E5-2660系列(8核心16執行緒,標準時脈:2.20GHz,TurboBoost最大自動超頻:3.00GHz,L3快取記憶體:20MB) (01)Xeon E5-2660+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人民幣1168元(折合台幣:5,281元) (02)Xeon E5-2660+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2=16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1,568元(折合台幣:7,090元) (03)Xeon E5-2660+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4=32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1,868元(折合台幣:8,447元) ●Xeon E5-2670系列(8核心16執行緒,標準時脈:2.60GHz,TurboBoost最大55987090元) (01)Xeon E5-2670+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2=16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1,578元(折合新台幣:7,136元) (02)Xeon E5-2670+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4=32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1,918元(折合台幣:8,673元) ●Xeon E5-2660v2系列(10核心20執行緒,標準時脈:2.20GHz,TurboBoost最大自動超頻:3.00GHz,L3快取記憶體:25MB) (01)Xeon E5-2660v2+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人民幣1,688元(折合台幣:7,633元) (02)Xeon E5-2660v2+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2=16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1,818元(折合台幣:8,221元) (03)Xeon E5-2660v2+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4=32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2,168元(折合台幣:9,804元) ●Xeon E5-2680v2系列(10核心20執行緒,標準時脈:2.80GHz,TurboBoost最大自動超頻:3.60GHz,L3快取記憶體:25MB) (01)Xeon E5-2680v2+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人民幣1,888元(折合台幣:8,537元) (02)Xeon E5-2680v2+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2=16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2,228元(折合台幣:10,075元) (03)Xeon E5-2680v2+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4=32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2,568元(折合台幣:11,613元) 根據洋垃圾專賣店家,台北市現貨行情報價,這邊也做出了完整的資料整理! ●單品報價 (01)Xeon E5-2670v2(10核心20執行緒,標準時脈:2.50GHz,TurboBoost最大自動超頻:3.30GHz,L3快取記憶體:25MB):4,999元 (02)Xeon E5-2680v2(10核心20執行緒,標準時脈:2.80GHz,TurboBoost最大自動超頻:3.60GHz,L3快取記憶體:25MB):6,999元 (03)Xeon E5-2697v2(12核心24執行緒,標準時脈:2.70GHz,TurboBoost最大自動超頻:3.50GHz,L3快取記憶體:30MB):10,999元 (04)華南x79小板(MicroATX):2,999元 (05)華南x79大板(ATX):3,999元 (06)華南x79大板(ATX):3,999元 (07)華南x79雙CPU大板(ATX):6,499元 ●單CPU套件報價 (01)Xeon E5-2670v2+華南x79小板(MicroATX)+6熱導管散熱器:台幣7,999元 (01)Xeon E5-2680v2+華南x79小板(MicroATX)+6熱導管散熱器:台幣9,999元 (01)Xeon E5-2670v2+華南x79大板(ATX)+6熱導管散熱器:台幣8,999元 (01)Xeon E5-2680v2+華南x79大板(ATX)+6熱導管散熱器:台幣10,999元 (01)Xeon E5-2697v2+華南x79大板(ATX)+6熱導管散熱器:台幣14,999元 不管是洋垃圾的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事實上也是有相對的市場行情。尤其是DDR3 REG ECC記憶體模組,根據不同的品牌、速度,也是有一定的價差。 ●菜鳥電玩 (01)DDR3-1066 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240元/支 (02)DDR3-1333 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250元/支 (03)DDR3-1333 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720元/支 (04)DDR3-1600 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740元/支 (05)DDR3-1066 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350元/支 (06)DDR3-1333 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450元/支 (07)DDR3-1600 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550元/支 ●光華群發電腦 (01)DDR3-1600 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400元/支 (02)DDR3-1600 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900元/支 (03)DDR3-1866 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100元/支 (04)創見DDR3-1600 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100元/支 (05)DDR3-1866 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800元/支 (06)創見DDR3-1600 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2,200元/支 ●玄呈科技 (01)三星DDR3-1866 8GBx1=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1,200元/支 (02)三星DDR3-1866 8GBx2=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2,300元/套裝 (03)三星DDR3-1866 8GBx3=2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3,300元/套裝 (04)三星DDR3-1866 8GBx4=32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4,200元/套裝 (05)三星DDR3-1866 16GBx1=16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2,100元/支 (06)三星DDR3-1866 16GBx2=32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4,100元/套裝 (07)三星DDR3-1866 16GBx3=48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6,000元/套裝 (08)三星DDR3-1866 16GBx4=64GB REG ECC記憶體模組:7,800元/套裝 在多方比較之後,我們可以發現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在價格上可以說是相當划算,等同是「買主機送DRAM」。 值得注意的,洋垃圾越來越先進,最新,也推出了X79雙CPU主機板。 需要20核心40執行緒以上的玩家,過去,單CPU方案,你只能選擇Xeon E5-2696v4或Xeon E5-2699v4,並搭配x99主機板。但x99主機板,由於沒有破解版本,因此新品主機板價格非常昂貴,加上需要使用主流DDR4記憶體,因此得要花上很多的銀兩,打造這樣的洋垃圾主機並不便宜。 現在,可以選擇華南X79雙CPU主機板,搭配2顆Xeon E5-2660v2、Xeon E5-2670v2、Xeon E5-2680v2,就能擁有20核心40執行緒。若搭配2顆Xeon E5-2695v2、Xeon E5-2697v2,則能擁有24核心48執行緒。 ●雙CPU套件報價 (01)華南x79雙CPU大板(ATX):人民幣998元(折合台幣4,496元) (02)Xeon E5-2630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4熱導管散熱器x2:人民幣1,598元(折合台幣7,200元,6核心12執行緒x2=12核心24執行緒) (03)Xeon E5-2660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4熱導管散熱器x2:人民幣2,098元(折合台幣9,453元,8核心16執行緒x2=16核心32執行緒) (04)Xeon E5-2650v2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4熱導管散熱器x2:人民幣2,398元(折合台幣10,805元,8核心16執行緒x2=16核心32執行緒) (04)Xeon E5-2660v2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4熱導管散熱器x2:人民幣2,698元(折合台幣12,157元,10核心20執行緒x2=20核心40執行緒) ●雙CPU套件報價 (01)華南x79雙CPU大板(ATX):台幣6,499元 (02)Xeon E5-2670v2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6熱導管散熱器x2:台幣16,500元(10核心20執行緒x2=20核心40執行緒) (03)Xeon E5-2680v2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6熱導管散熱器x2:台幣20,500元(10核心20執行緒x2=20核心40執行緒) (04)Xeon E5-2697v2 x2+華南x79雙CPU大板(ATX)+6熱導管散熱器x2:台幣28,500元(12核心24執行緒x2=24核心48執行緒) 看了磬石至尊官方,他們自家販售X79洋垃圾套餐,以及看了大台北市洋垃圾處理器、記憶體、主機板報價之後,應該不難發現,自己採購洋垃圾來安裝未必划算!還不如去購買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來選用,C/P值還比較高! 我們以中國磬石至尊官方商店報價來看: Xeon E5-2660+磬石至尊X79主機板+三星8GBx4=32GB REG ECC記憶體:人民幣1,868元(折合台幣:8,447元) 別忘了,運回來台灣的成本,雖然台幣1000元有找。可是,還要額外添購CPU散熱器,機殼、電源與顯示卡也都還要額外購買,更別說還要等待的時間。所以,到底哪個划算,答案不難看出! 玩家們也別忘了,從中國淘寶網、天貓買零組件回台灣,還需要額外的運費,運回台灣也需要一段時間。這些,都是採購洋垃圾必須考量的地方。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需求了!若需要的是更強悍的處理器,那麼也只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花大錢來做採購了! 事實上,Xeon E5-2650處理器的話,雖然是一顆8核心16執行緒版本,但並不是一顆高頻率的洋垃圾。也因此,其效能也不是很強,但若拿來跟一般的Core i5、Core i7處理器來說,仍然算是威力強大的處理器目前,市場比較夯的洋垃圾,則是10核心20執行緒Xeon E5-2660v2、Xeon E5-2670v2與Xeon E5-2680v2,高階的12核心24執行緒Xeon E5-2695v2與Xeon E5-2697v2,由於釋出數量比較少,市場上的單價也比較高。 這款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他的優勢主要是便宜,超高的C/P值,尤其是幾乎整機的配備,CPU、CPU Cooler、RAM、Mainboard、VGA、Case與Power都一次到位。 目前,PCDIY!這邊也拿到了一台「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安裝Windws 7、Windows 10作業系統,都沒有問題。 驅動程式安裝的話,以Windows 7來說,只需要安裝Intel INf,Realtek音效驅動、Realtek網路驅動、VLI USB 3.0驅動,系統與驅動安裝非常容易。 連續24小時開機,跑了1個星期,目前沒有出現當機,也不有不穩的狀況發生。 這邊進行4K影片剪輯,使用Adobe Premiere Pro CC與Adobe After Effects CC測試,實際算圖與特效處理的性能不俗。 更重要的,花很少的代價,就能買到OssLab磐石至尊洋垃圾二手主機,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50處理器,64GB超大容量記憶體,加裝2.5吋SATA 3.0介面SSD就能跑,這簡直就是窮人超級電腦了! 廠商英文名稱:OSSLab 廠商網址: 廠商中文名稱:弘昌電子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21-4840 廠商手機:0978-501-250 廠商手機:0915-153-332 廠商信箱:support@osslab.com.tw 廠商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413號12樓 廠商商店: 廠商營業時間:週一至週六 AM10:00 ~ PM19:00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